司前村位于有“广东香格里拉”之称的河源市连平县,隶属忠信镇,全村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0多人。司前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花灯文化和家训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声名远扬。
一、司前古韵
村名探源
司前村始建于明朝洪武(1374年)太平年间,迄今有600多年历史。据说司前村开基祖经商路过官邸忠信司衙时,天色已晚,便在司衙前面露宿。夜晚梦见家人亲友栖息于此,平平安安,生活幸福,于是便定居于此,司前由此得名。它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愿望和祈盼。
吉祥花灯
司前村是忠信花灯的发源地。忠信花灯是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末清初,它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制作精致,是一种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编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造型艺术,忠信花灯不仅具有观赏性,并且与“吊灯”、“赏灯” 等传统习俗融为一体,传承发展。吊灯习俗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祭祖、添丁为内容,以花灯、舞龙狮和八音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其中的吊灯仪式由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等环节组成,极具民俗特色,彰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和谐家训
司前村的吴氏家训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虽然只有三十二字,却包含了修身齐家的大道理。每年的“上灯”仪式,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长辈会利用这个机会,讲家训家规,教导年轻子弟。村里的文化墙上绘有“一厚伦理,二尊王法,三救急难,四和乡里,五勤本业,六莫非为,七周贫乏,八谨祭祀”的家训内容,司前村处处洋溢着积极的文化氛围。其核心思想是“以和为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老民居
司前村拥有最具特色的客家围龙屋——司前寨。司前寨占地面积38亩,寨内有鱼塘、民房、宗祠、古学堂。学堂的名字叫“养正书室”,体现了客家人养天地浩然正气的崇高理想。
二、司前新姿
近年来,司前村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与文化协调推进,自然与人文水乳交融,客家古寨焕发出蓬勃生机。
文化为根,留住乡愁
司前村是远近闻名的家训传扬示范基地。司前村把党的执政为民的理念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吴氏家训融入乡村治理,将客家古寨打造成为河源市家训文化传扬示范基地。
司前村是无法错过的民俗文化体验点。自1999年起,连平县连续举办了十届忠信花灯文化节,司前是每届花灯节指定的民俗文化体验点,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吊灯习俗等特色民俗文化,形成了春节期间旅游体验文化品牌。
司前村是提升花灯文化的新起点。司前村所在的忠信镇位于连平县东部产业新城规划中心区,在连平健康休闲旅游产业带八大组团中,占据“花灯组团”核心位置。2018年,河源首届花灯民俗文化节在司前举办,盛况空前。司前村正成为新时代提升忠信花灯、发展文化旅游的新起点。
山水为邻,诗意画卷
走进司前村犹如走进山水画卷。忠信河九曲连环,高莞水蜿蜒曲折,汇合塔岭山脚,在司前村南合水,形成“双龙戏水”。塔岭山上的古塔由此得名“合水塔”,古塔倒映水中,锁住水口, 留住来“龙”,山水如画,钟灵毓秀。
发展为要,区位优越
忠信镇是河源第一大镇,历史上曾经有“广东四大名镇”“华南重镇”之称,是著名的商贸集散地,辐射范围遍布周边12镇几十万人口,人流量和商贸活跃度远高于一般地区。而在每年桃花节、蜜桃节、花灯节期间潜在的游客更是达到33万人次。此外,昆汕、粤赣两条高速公路贯通忠信,司前村距离高速出入口不到两公里,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