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62300727475X7/2022-00007 分类:
发布机构: 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2-05-11
名称: 忠信镇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5-1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忠信镇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2-05-11  浏览次数:-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实施“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九大攻坚”行动的指导意见》和《河源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按照《广东省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方案》《河源市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计划》及连平县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部署要求,为深入开展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将我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根据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县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全县圩镇为对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二、基本原则

  城乡融合,镇域统筹。以镇为单元开展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统筹谋划县城、圩镇和农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强化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精准发力,优先解决群众关切问题。引导群众、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筹资投劳,共同参与。

  规划先行,有序推进。贯彻创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编制规划,统筹兼顾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突出重点,扎实有序推进美丽圩镇建设。

  分类指导,示范带动。综合考虑全县圩镇发展差异,推动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分区域、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分类打造宜居圩镇、示范圩镇。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自然禀赋、发展基础,结合南粤古驿道、绿道、碧道建设,梯次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因地制宜推进美丽圩镇建设乡土化、特色化、品质化。

  三、完成任务及目标

  全面完成圩镇人居环境整治,成立忠信镇“六乱”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落实推进忠信镇“六乱”整治工作,以治脏、治乱、治差为主要内容,主要对黄岭社区规划区内、栗园社区规划区内、老街社区规划区内、径口社区规划区内、官陂规划区内、上坣村上坣桥头官灯线至司前村路口、上坣三岔路口至大陂白浪下桥忠定线等主要街道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拉乱挂、乱贴乱写乱画、乱扔乱吐的“六乱”现象进行整治。2022年持续推进提高巩固阶段,按照集中整治的内容、路段、时间、人员为准,查漏补缺, 整治工作验收总结后,各社区对辖区内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环境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到日常管理精细化、联动管理常态化。规范市场经营环境,对现有市场布局作了规划调整,并在各大原摆卖场所设置引导指导牌,引导广大消费群众明晰消费场所的搬迁去向。提升辖区市容环境,全面建设美丽宜居、和谐有序的新忠信。

  在全面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的基础上,达到“宜居圩镇标准”,打造示范样板,确保我镇达“示范圩镇标准”,着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内容

  (一)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坚决彻底清理街巷、老旧居民区、农贸市场等区域乱堆乱放积存垃圾;清理行政村和自然村房前屋后、建筑垃圾、鸡圈周围垃圾;清理河道、池塘、沟渠等水域漂浮物和障碍物。严格按照标准抓好落实,有效维护街镇和农村村容村貌。镇政府在镇规划区内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彻底拆除沿街破旧雨篷、遮阳篷等破旧附属设施,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拆除乱搭乱建、违法建筑。通过开展“六乱”综合整治集中统一清拆行动,街道更加整洁有序,坚决彻底整治占道经营乱摆卖行为,整治公共空间乱贴画行为,整治车辆乱停放行为。加强拆除工作的组织和规范,做好农民群众对于当前清理拆除的理解工作。根据摸排拆除数据的缓拆类、慎拆类和不拆类要求进行工作,确保避免违规拆除。做好传统风貌建筑、古村落、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等有保留价值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加强历史文化遗存、景观风貌保护;严禁随意砍伐树木,特别是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

  (二)开展“三线”治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原则,镇街布线乱象由所在社区针对自然村巷道间发现三线乱打乱接及各种电线、通讯线横街跨巷,互相交错,甚至低垂至触手可及的高度等问题,统计各区域的电力、通信运营主体上报镇政府,镇政府统筹推进运营主体改造整治,做到牢固安全、整齐有序、美观协调。

  (三)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制度化、长效化和常态化,整体提升我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依照《忠信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贯彻落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实现全镇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100%、全镇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40%。按照“户收集、村集中、县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全面建立行之有效的收运处理体系。全镇(街)社区住户采用每户设置1个垃圾桶作为垃圾定点投放,定点集中收集平台垃圾转运至镇级中转站。加强垃圾治理配套设施建设。在原有基础配套设施上对全镇巡查更换老旧设施,新增配套需求点。建立健全环卫队伍管理机制,各行政村按照常住人口每5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一支稳定的保洁队伍。强化组织领导,职责到岗、落实到人。推动引导宣传,走进家庭,带动全民参与农村垃圾治理,树立文明意识。

  (四)加强生活污水治理。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强生活污水管网建设。补齐污水管网建设短板和监管漏洞,坚持问题导向,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城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优先补齐自然村、行政村和村改居镇街接合部管网等设施短板,消除空白。做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一是按时检查,各行政村确保每周不少于二次对自己所监管的污水井、管道和污水收集沟渠、污水净化池等进行全方位检查,按照设备使用说明的要求定期检查维护水泵、鼓风机等机电设备。二是定期维护,定期清理管道和沟渠的淤积物,保持过流通畅。

  (五)推进村内道路建设。全镇村庄道路建设计划总里程为68.22公里,共12个行政村。对未完成村内道路建设中已完成的里程数130.62公里的干路、支路、巷路共查漏补缺、日常管护和巩固提升,同时对已完成村内道路建设的自然村道路配套建设亮化、绿化、美化等设施:对已基本完成现有干路和支路硬化的村庄,推进巷路硬化。以科学规划、先易后难,先缓后急。合理布局村内整体路网,其余未实现硬化全覆盖的村庄,坚持科学规划、先易后难。规划以(大坪村、柘陂村)优先试行,再到忠信镇东部片区示范带四村(水滣村、黄花村、大陂村、东升村)连片实施,最后沿至新下村、曲塘村、上坣村、司前村、西湖村、中洞村依次建设,实现村庄干路、支路和巷路硬化全覆盖,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出行方便。

  (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完善圩镇基础设施建设,我镇沿江路段特产商贸街已建成,配套给排水和电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大提升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的经营环境。不断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服务效能,合理布局文体设施和场所,改善医疗服务条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二是聚焦“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打造最优公共服务委员会,全面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原有办公场所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更新硬件基础设施,配备饮水机、便民充电、免费WIFI等设施设备,为群众办理业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七)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依托“互联网+”,建立快速反应、高效办事的政务服务平台,切实推进《河源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河委农办〔2016〕7号)的落实,规范开展农村产权交易业务,建立整合资源、融合创新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实现群众办事“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提高4K/8K超高清网络承载能力,推进智慧广电建设。

  (八)提升圩镇整体风貌。加强圩镇建筑风貌管控,做好沿街建筑立面风貌改造提升。南部片区示范带——新街公园位于柘陂村、司前村、新下村交会处,融入了地域特色的入口形象标识。统筹碧道、绿道、健身步道、休闲公园建设,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注重特色风貌打造四村连片,东部片区示范按照美丽宜居村标准,深入推进“洁化、绿化、美化”行动提升村容村貌、推进乡村文明。加强人文传承,统筹镇村梯次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梯次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要围绕圩镇所在村居打造。  

  (九)开展试点示范创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中心镇试点、深圳挂钩帮扶镇先行先试,在实施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的基础上,全国重点镇、省中心镇试点开展品质提升行动,积极探索圩镇品质提升的标准体系。忠信镇聚焦体制改革重点事项,积极制定承接赋权事项的具体细化方案,拓展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力求做到权责明确、责任清晰,为忠信建设“两个副中心”,实现忠信振兴奠定基础。

  (十)老城历史文化旅游街区配套改造。老城在圩镇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圩镇的一部分,老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已经远远跟不上。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项目,持续推动外立面改造、危房加固改造、菜市场提升改造、道路提质改造、排水交通照明及三线整治。老城区的改造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忠信文化,优化忠信镇产业结构,加快美丽圩镇建设。

  (十一)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所有、谁使用、谁受益、谁管理原则,将基础设施养护纳入常态管护及运行经费保障,探索建立收费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职责明确、经费稳定、设施良好运行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做到有机构履行职责,有队伍专业管理,有资金持续保障,有群众广泛参与。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思想高度重视。镇级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落实做好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的决策部署上来,镇党委、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负责做好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的具体工作落实、项目实施和日常管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结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将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作为阶段工作重点。镇农业农村办、规划建设办、社会生态办、综合执法办、市场监督管理所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合力推进美丽圩镇攻坚行动的落实。

  (二)加强资金保障,多方筹措投入资金。一是用好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二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常态化投入资金保障道路、绿化、路灯、环卫等公用设施建设和日常养护费用;三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大力发动外出乡贤、企业参与美丽圩镇建设等,多渠道筹集整治建设资金,不断完善圩镇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加强宣传发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制作横幅,专办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党建墙”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教育,宣传农村生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新媒体等渠道,加大对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的宣传,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根据乡村振兴现场会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与兄弟镇互通互动加强交流学习,不断巩固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