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连平 > 连平文化 > 传统习俗
纸马舞
2018-01-10 来源:本站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到:


纸马舞主要流传于连平县陂头、上坪、内莞等乡(镇),特别盛行于连平县陂头镇。纸马舞是集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工艺于一体,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

纸马舞是明末清初由中原流入连平,相传至今。据《连平县志》记载,自明崇祯七年(1634年)连平建州以来,连平县陂头镇、上坪镇、内莞镇就已经有了纸马舞这一民间艺术,而且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纸马舞俗称舞纸马,又名马灯,纸马是先用木架做成框架,然后再用竹篾织成马形,外表用色纸糊就而成的。纸马舞是明末清初由中原流入连平,相传至今,是广大群众喜爱的民间表演艺术。

纸马舞的艺术特色是有唱有跳,锣鼓伴奏,唱词通俗易懂,曲词与锣鼓节奏基本固定,丰富多彩,姿态万千。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

每逢春节期间,舞纸马的艺人走村串户,颇受欢迎。舞纸马以纸马、大轮车、红鲤鱼、白虾公、绿螃蟹、金乌龟、彩伞、花篮等道具充当。舞马一般由14—15名男女组成,主要角色有小姐(旦)、马倌或少爷(生)、小丑(丑)、车夫、马夫、丫环等。小姐打扮得花枝招展,坐于车上由车夫推着游园。少爷或马倌骑着马,伴着锣鼓、音乐边舞边唱。其他角色根据各自的特定舞蹈动作,相随舞唱,伴着笙箫、唢呐、鼓乐和各种彩灯,场面壮观。表演一般在夜间进行,点亮各式行灯,演出中独唱、对唱、齐唱交错进行,间有小丑逗引,加上锣鼓奏乐,气氛热烈。形成生动活泼,令人振奋的舞蹈场景。

由于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市场商品经济的日趋繁荣,乡镇人民忙于各种经营活动,势必影响到纸马舞的传承。随着多元化娱乐方式的冲击,纸马舞已很难能吸引年轻人的兴趣,传承有所减弱。如今,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经商、打工,分散各地,他们告别了田园生活,也告别了纸马舞。艺人老化,传承乏人,不少有艺术价值的东西正日渐流失,随着时代的变迁,纸马舞将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20075月,纸马舞被列入河源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