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连平 > 连平文化 > 传统习俗
连平八盘项目
2022-01-05 来源:县文广旅体局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到:

  连平八盘是指由具有连平风味的八道菜肴组成的一种菜名,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消费习俗,也是连平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连平八盘分布于连平县元善镇。

连平八盘.jpg

  连平八盘的产生和形成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条件,是由连平人所居住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所形成的。其一,连平县境内大多是在元末明初从中原辗转迁移来的客家人,因而,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中原饮食文化;其二,连平地处粤北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有地方特色的物产,构成了连平饮食文化的基调,连平八盘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形成的。连平八盘就是外来饮食文化的融入和本地物产构成的饮食文化的结合下而形成的有地方色彩的一种菜肴。由此可见,连平八盘在连平建州就已经形成,即形成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历史。

  连平八盘为什么只取八道菜?据了解有两种说法:一是“八”与“发”谐音,“八盘”有发财大盘菜之说;二是以前摆宴席多用传统的八仙桌,一张桌子只坐八个人,八道菜的菜量比较适合八人消费,以后就慢慢把这种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形成了连平八盘的消费习俗。

  连平元善人待客一般多数是用连平八盘,其主要有薯粉丝、酿豆腐、白切鸡、豆腐丝、肉丸、红烧猪肉、焖鱼、酸菜炒猪肠或时菜。上个年纪八十年代后,由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还恢复了“半餐”的习俗,即正式开宴前,要先摆出炸鸡蛋、炒米粉、白切鸡和蒸肉丸待客。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连平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连平八盘已不适应人们的饮食要求,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现在宴请宾客,均在原有“八盘”的基础上再加4—6道菜,诸如酿鸡蛋、咕噜肉、腊味拼盘、炒猪肝、炒肉丁和酿香菇等。

  从连平八盘的风味特色看,有主料突出、重肥、主咸、偏香的四大风味特色。

  连平八盘各道菜肴的出席次序,习俗也有讲究,一般第一道菜是“薯丝粉”。“薯丝粉”是连平的土特产,以本地特色菜排头,一有统领菜名作用;二也有对客人尊重的意思。最后一道菜是酸菜炒猪肠或时菜,则起到消食开胃,减少“腻口”的作用。

  连平八盘菜品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讲求“鲜润、浓香、醇厚”,力求原汁原味,下油重,味偏咸,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

  连平八盘是连平先民在穷困艰辛的环境中运用智慧,把传统的中原饮食文化与当地本土的资源环境、土著文化交汇融合,形成了具有厚重历史积淀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连平八盘在饮食民俗中的养生保健意识尤为鲜明。这些菜肴多是有助于人体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吸收。连平八盘其一选料讲求野家养粗种的食物,即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其二烹调的方法多采用煮、煲、蒸和炖等居多,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与纤维;其三极少添加甚至不加过重过浓的佐料。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连平八盘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保留客家菜肴的烹饪技艺,有许多奇妙的手工作法,且色、香、味俱全。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连平八盘均用大盘大碟盛菜,且份量很多,有“发财大盘菜”之说,同时,连平八盘之所以用“八盘”,以“八”谐音“发”取意,其寓意有祈盼吃了连平八盘就能发大财,大富大贵之寓意。

  连平八盘是连平的传统菜肴,以前大部分元善人都会制作。现在会制作连平八盘的厨师已日趋老龄化。同时,受到新菜系的冲击,连平八盘的食用范围逐渐减少。

  2009年10月,连平八盘被列入河源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