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连平 > 连平文化 > 传统习俗
连平忠信花灯 赓续文化薪火
2023-12-20 来源:连平发布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到:

  每逢正月十五左右,连平县部分地区便会举行盛大的上灯仪式,一盏盏高高挂起的花灯,既寄托了人们最美好的祈愿与祝福,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忠信花灯是传统赏灯习俗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造型艺术,它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制作精致,是忠信民间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编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2006年,忠信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近日,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赖秀山,探索这项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悠久 寓意深远   

  在连平县忠信花灯博物馆,赖秀山正在制作上课用的小花灯,纤细的竹篾经过他的巧手不一会就变成了一盏盏造型精致的花灯。自小时候起,赖秀山便开始接触忠信花灯制作,至今已有40年。     

  

   “忠信花灯起源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明清,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赖秀山介绍,自宋元以来,来自中原的部分人在忠信地域落居后,还带来了浓厚的中原花灯文化。在与当地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使忠信花灯有了艺术装饰,赋予了新的内容,形成了忠信花灯的雏形。随着时代的发展,忠信花灯融入了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花灯文化,经老艺人或有识之士的改良、更新和创造,花灯的整体结构从上到下已有了灯盖、灯身和灯裙,整个花灯下圆上方,呈圆柱形。    

  忠信花灯制作以竻竹、苗竹、大红纸、绿色纸、白纸和金纸为主要材料,集扎、削、钻、刻、剪、印、画、糊、裱等手工技艺制作而成,民间一般分扎架、剪纸、描画、裱糊四道工序,以红色为主色调,带有喜庆性和乡土特色的民间灯彩艺术。   

   “忠信花灯现有十多种,分别为宫廷灯、缭丝灯、参灯、状元灯、秀才灯等。”赖秀山说,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品种已失传或正在整理中,如骑龙灯、鼓灯、娘娘灯等。    

  忠信花灯博物馆内,一盏盏做工精美的花灯被精心悬挂在展厅,构成了一幅瑰丽的景象,见证着人们对于家族、信仰和传统的忠诚,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忠信花灯集多种手工技艺于一身,融神话、传说、诗词、对联、书画于一体,具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赖秀山介绍。     

推动忠信花灯向新而生   

  每一盏精美的花灯背后,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展厅内,一盏名为“鱼跃龙门”的花灯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该花灯由赖秀山制作,并在连平县第二届忠信花灯工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从花灯的设计到完成,花了差不多半年时间。这个作品讲的是鲤鱼跃过龙门化成龙的一个励志、勇敢、积极向上的故事。”赖秀山介绍,鱼跃龙门寓意非凡,龙鱼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寓意吉祥福泰。    

  在时代的洪流中,忠信花灯的制作点慢慢减少,到目前为止,忠信地域还有十多个制作点,分别为忠信镇上坣村上寮、忠信镇大陂村洋眉岗、大湖镇罗经村罗屋等。“现在年轻一代的人很少会制作忠信花灯了,或者只会一点比较基本的工艺。”对于忠信花灯未来的发展,赖秀山充满了担忧。    

  为传承好忠信花灯,除了制作传统的花灯外,近年来,赖秀山还创新花灯的样式,制作了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小花灯,同时还根据大众的需求,在花灯的造型、图案上进行创新,让忠信花灯适用于更多喜庆的场景。“去年在文化馆的推动下,我正式收了6个徒弟,在课余时间他们便会跟着我学习忠信花灯制作。此外,我也会定时到学校进行培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忠信花灯、学会制作忠信花灯。”赖秀山说,忠信花灯课程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会了基础的花灯制作工艺。        

  如今,忠信花灯已经成为忠信民间客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民众的心中扎下了深根。为了加大对忠信花灯和吊灯习俗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市文广旅体局,连平县委、县政府在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对外交流、节庆习俗、开发创新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忠信花灯、吊灯习俗普查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进行长期保存;建立花灯制作基地和吊灯习俗基地,恢复忠信花灯民间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整理忠信“赏灯”习俗和花灯艺术素材,创作、排练出系列民间艺术节目等措施着力打造忠信花灯这一文化品牌,在保护与传承中让忠信花灯这一非遗文化向新而生。(来源: 连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