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号,曾志忠(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连平县特殊教育的提案》
一、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建设力度。一是新建一所特殊学校。我县将坐落于连平县忠信镇上坣片区A-4-02地块(宗地编号HB2022-0026),第四批次(粤国土资(建)字〔2015〕267号)批准范围内的24380.83平方米国有建设用地,交付给县教育局规划新建一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学校。按照27个班,270个学位,占地面积24380.83平方米,建筑面积8395㎡的办学规模进行设计,预算总造价约4000万元。该工程项目已列入“连平县中小学校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项目中,并已立项。此后我县将制定项目建设方案,申请使用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解决资金问题予以推进,启动项目建设。二是完成资源教室达标建设任务。目前,我县共投入145.2万元,建设了16间资源教室,按广东省“十四五”规划要求,招收5人以上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应建设一间符合标准的资源教室,2024年秋季我县将要求学校,利用特殊教育公用经费,建设4间资源教室,并按要求配齐配足资源教师。三是完善乡镇资源中心建设。目前,我县印发通知,挂牌成立了连平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投入15万元,配备了县资源中心基本办公设备、硬件设备。在中心小学或初级中学挂牌成立13个乡镇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根据“每个乡镇须成立一个小学和中学资源中心”要求,计划在2025年3月底前,继续挂牌成立13个乡镇资源中心,不断加强普通学校康复设备、教学辅助器材等资源的配备,满足我县特殊教育教学的需求。四是健全残疾学生保障机制。我县将根据《广东省 教育厅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做好2024年度残疾学生入学安置,大力推进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15年免费,鼓励和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配合普通高校、开放大学和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我县面向残疾人开展继续教育,逐步拓宽残疾人终身学习通道。五是做好“两端”残疾学生的资助工作。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给予入园残疾学生每学年1000元助学金;高中阶段每学年2000元助学金,并免去三年学费;给予就读中职学校的残疾学生每年2000元的助学金。配合县残联办理应届毕业就读中职的学生一次性2000元的助学金,支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高中及职业教育。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将按特殊教育师生比配备要求,向县有关部门,增加编制,逐年配齐配足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通过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在职培训、巡回指导、引进人才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特殊教育能力。
三、加强普特融合,巩固科研成果。我县资源中心将根据《连平县2024年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融合教育实施方案》(连教办〔2024〕24号),积极探索普通学校与特殊教育学校的融合教育模式,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流融合。以“完善特教体系、提高普及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强化保障机制建设”为目标,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创建融合教育新格局。一是以元善镇小学为示范点,创建融合教育示范校。二是根据问题清单,贯彻落实融合教育理念及实施要求。三是特殊学校设计体育课融合课程内容,指导元善镇小学开展试点教学。四是完成各年级体育课程融合,总结经验,形成模式,向本校其他课堂、科目、年级逐步推进融合教学。五是将融合教育模式,逐步向镇中心小学推进,向县内普通学校推广。六是以“课间间系推进融合教育”为主题进行省级课题申报,争取专项资金推进我县融合教育,巩固特殊教育科研成果。
四、创新课堂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一是发挥县资源中心巡回指导作用。2025年起,县资源中心将派出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开展《融合教育谋发展 普特携手共提升》为主题的巡回指导工作,面对面指导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工作,指导普通学校兼职资源教师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协调连平县仁爱学校与县福利院签订定点送教协议,福利院提供教室、功能场室及教学设备器材,为福利院的孤儿以及福利院周边的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提供专业化、个别化的送教,形成普校为辅,福利院、残联等提供协助的送教上门格局,进一步提高了我县特殊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五、强化政策保障,关爱特殊群体。一是确保政策保障。完善特殊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明确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特殊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同时,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开展送教上门入户调查,加强对特殊教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截至2024年6月,已出动58人次,走访6个镇,37位学生,走访率达46.3%。二是开展护苗行动。依托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纪念节日,利用“六一”“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校校行”“结对帮扶”“送温暖”等方式,为贫困家庭残疾学生给予经济帮扶,协调特殊学校对贫困家庭残疾学生给予伙食费补助,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避免部分学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同时,加强与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的合作,为特殊学生提供全面的医疗康复服务,为学校、家长、学生提供辅导、咨询、远程教育等专业支持,提高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度。
下来,我县将进一步做好连平县特殊教育工作。
一、进一步拓展教育渠道,延伸“两端”教育。一是加强对残疾幼儿家长进行指导,争取配备数量适宜、受过特殊教育培训的教师,并按相关文件将其纳入享受特殊教育津贴范围等多种方式。多渠道争取残疾儿童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的财政投入,解决教师编制及培训问题,提高“两端”入学率。二是继续做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享受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等政策待遇。三是推动教育、残联、康复机构等建立学前融合教育交流机制,推进“两端”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建设,不断扩大“两端”教育资源,鼓励“两端”学校接收随班就读学生。四是建立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高中及职业教育目标考核责任制和督导检查制度。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舆情。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残疾教育。教育、民政、卫生和残联等部门相互协作,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确保义务教育安置率达97%以上,逐步提高3-5周岁(或4-6周岁)残疾儿童入园率。通过县镇村级政府、学校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事业,为特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发展合力。
三、进一步加强普特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向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转型发展,依托随班就读示范校建设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充分发挥资源教室功能,开展特殊教育咨询、测查、评估、建档等工作,开展学科知识辅导、生活辅导、社会适应性训练和康复训练等活动。加强普特校际资源共享,深化融合教育师资联合培训、教育教学改革与教研科研协作。
四、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兼职资源教师培训工作,提升专业水平,增强特教能力;配备专(兼)职特教教研员,指导特教工作;鼓励有爱心、责任心强的教师参加特教工作,同时加入到各级特教研究机构中去,不断加强特教研究,总结交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科研带动特教发展,提高我县特殊教育办学水平。
连平县教育局
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