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号,欧阳坤(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连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提案》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非遗资源档案库。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门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连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加强各级项目和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同时,充分利用专项普查文字、图片、录像等能够长期保存的媒介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系统、准确地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纸质、电子文档等非遗资源档案库。二是建立研学基地,推动传承和传播。积极探索“非遗+研学”,扎实推动文化赋能,打造以忠信花灯博物馆、忠信花灯制作基地为代表的非遗研学基地,构建“非遗保护+研学”两位一体的非遗传承发展新模式,同时,将非遗课程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吸引更多青少年学生参与到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中来。近年来,已累计举办15场非遗进校园活动,服务中小学生5000多人次。三是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形成全面传承与发展新格局。1998年之后,连平县委、县政府为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遗项目忠信花灯这个民间艺术,提出了非遗项目品牌建设战略,定下每三年举办一届的“连平·忠信花灯节”,并以此带动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广东·连平忠信花灯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从2021年开始组织开展“忠信花灯与吊灯习俗‘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至今已举办三届。同时,依托传统节日和节庆,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如举办民间艺术大巡游,开展连平非遗图片及实物展、连平非遗艺术汇演、连平非遗传统小食展销等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我县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认识,增强了全民对非遗的保护意识。四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推动产业化发展道路。为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我县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文创的社会力量,推动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目前我县已生产忠信花灯文创展品2项共500套,用于各种大型活动的宣传推广,如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023年广东旅游文化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礼物”展销等活动,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文创成品的转化将进一步推动我县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对促进连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也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五是多措并举扩大传承人群、提升传承能力。传承人群是非遗项目存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我县多措并举,1.成立传承人民间协会组织,如成立忠信花灯协会、连平县客家娘酒协会等;2.定期举办传承人及学徒培训班和技艺交流会,帮助传承人群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3.组织代表性传承人进村入户指导民间艺人,培养人才;4.举办非遗赛事,提高传承人群的技艺水平,如举办忠信花灯工艺大赛、连平县首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等。目前,我县非遗项目传承人及民间艺人已达300多人,并逐步走向年轻化,形成合理梯队。
连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