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园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5年以来,连平先后建立了三角生态工业园、产业物流园和城东产业园。
20多年来的砥砺跨越,见证了连平工业的建设、发展、提速历程。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散到整,规模从“园”到“城”,入园企业从“招”到“选”,园区产值从数千万到数十亿等一系列变化,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已成为引领连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忆往昔:摸着石头过河,开发工业园区
连平县地处粤北山区,改革开放初期交通非常不便,经济以农业发展和资源性的铁矿开采为主。
2005年,连平工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毫无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投入,白手起家,引进的企业主要是港澳台的来料加工企业,利用他们的资金和技术及产品销路来发展,也即是“摸着石头过河”来开发工业园区。
通过多年的努力,园区建设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积累的经验,为连平后来园区建设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看今朝:荒山野岭崛起的工业园区
2005年9月,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步伐、促进东西两翼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响应省市要求连平工业必须实现集约发展以利于保护东江水源,连平紧紧抓住粤赣高速开通的机遇,利用靠近忠信商贸重镇和莲塘监狱搬迁腾出大量土地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决定兴建连平县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24平方公里,首期规划面积4.87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4.17平方公里。园区围绕“产业兴园,工业建城”目标,按照建设“生态工业园、效益工业园、环保工业园、共建及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思路,经过十余年来的开发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经济主引擎作用初步凸现,园区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深圳南山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合作共建建立了深圳南山连平产业共建园,生态工业园从当初的荒山野岭建成为今天初具规模的工业园区,成为了连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2015年8月生态工业园被省政府批准为依托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园的省级产业转移集聚地,2018年6月被省经信委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
随着大广高速的开通,2011年在隆街镇建立了隆街产业园。
目前,连平工业园区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转型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逐渐强化、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园区管理架构不断完善。2022年成功引进13宗项目并推动8个项目动工建设的同时,引入“万洋模式”,成功推动万洋众创城项目落地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工作,解决了当地就业,并带动周边村种植广东紫珠、火蒜、花生等,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2023年,连平工业园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37亿元、增长17.81%,工业增加值12.15亿元、增长13.9%,工业固投14.87亿元、税收1.66亿元、增长20.01%。累计完成19个项目开工建设和7个项目建成投产,培育9户企业上规。
展未来:打造智能制造生态产业新城
虽然园区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错过了可以更快发展的机遇期,主要是我们2018年才被评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很多政策、资金扶持未能享受。同时,连平主要靠财政资金投入,未能很好的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致使园区建设缓慢。此外,园区分布过散。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遵循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的宗旨,紧紧围绕市委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两个河源”、“融湾”、“融深”等战略谋划,结合城东产业园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将生态工业园与忠信镇、三角镇、灯塔盆地农业示范区、部队驻地建设结合起来重点发展,在生态工业园首期开发用地的基础上,扩展规划58.61平方公里,其中16.99平方公里主要用于发展生态工业和智能制造产业,围绕“产业兴园,工业建城”目标,以绿色生态发展为主题,重点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
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将产业新城发展为引领连平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引擎、灯塔盆地生态产业发展龙头、深圳(河源)对口帮扶示范区。目前,东部产业新城已完成总体发展规划及详细性控制规划,并进入实施阶段。
随着“双区”产业外溢,连平工业园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积极对接“双区”产业,努力打造高水平的产业新城,成为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来源:连平县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最后更新时间:202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