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科技管理和项目经费信息公开
转发河源市科学技术局“建立健全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制度,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2022-03-17 来源:河源市科学技术局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到:

  摘要:2020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改革,主动对湾区创新资源,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引导技术、成果、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三农”聚集,在特派员选派数量和质量上实现双提升,在推动成果转化和技术示范方面取得新成效,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我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获省科技厅现场表彰和市领导充分肯定。

  一、改革背景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20年之前,我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尚未形成体系,高层次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尚未建立,农村科技特派员开展农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技术对接服务对接不够顺畅,难以精准满足农企农户农民的技术需要。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特派员服务“三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印发了《河源市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召集人,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为副召集人,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二是成立了全省首个“农村科技特派员之家”,为特派员到我市农村一线开展服务提供交通、食宿等全方位的服务。三是建立了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三库一平台”(即特派员库、技术成果库、技术需求库,服务管理平台),为特派员服务“三农”搭建快捷、高效的线上服务通道。目前,我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征集、遴选服务“三农”技术项目207项、农业技术成果175项;面向农业企业、农村基层征集农业技术需求110项。四是在全市95个重点帮扶镇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每个站匹配2名科技特派员,负责镇村技术需求摸查凝练、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五是组织开展“千名科技专家进千村”活动,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及自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

  (二)选优配强特派员队伍。一是以技术需求为导向,广泛征集涉农专家入库。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广泛征集我市农业技术需求,根据技术需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征集、遴选专家教授,目前,全市入库备案农村科技特派员近1000名。二是组织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提升培训。举办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有效提升特派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三)做实做优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市科技局牵头负责特派员工作的组织实施。利用省、市资金,以项目化形式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一是利用省科技专项(“大专项+任务清单”)资金,组织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成果转化项目26项。引导我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企、农户凝练技术需求,通过科技项目实施转化科技成果,建设成果示范基地,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二是做实农村技术人才培训。组织召开了全市茶叶、油茶、鹰嘴桃、猕猴桃、板栗以及水产养殖行业协会(学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大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技术培训需求,精准摸查技术培训需求,确保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委托我市农业产业协会(学会)具体承办相关技术人才培训10期,邀请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进行授课,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四)营造特派员服务“三农”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了特派员服务“三农”工作群,特派员开展的对接服务,包括服务时间、地点、人员、内容等,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在群里交流,形成特派员服务“三农”工作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大特派员服务“三农”工作的宣传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相关新闻媒体共宣传报道特派员服务我市“三农”工作典型事迹40余篇次,其中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2篇次、省级媒体宣传报道2篇次、市级媒体宣传报道20篇次、学习强国宣传报道15篇次。通过宣传报道,大大提升特派员服务我市“三农”工作知晓度。三是编印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报道(工作剪影)合辑两期,留下特派员服务我市“三农”的足迹,增强特派员服务“三农”的荣誉感。四是表彰激励一批科技特派员及组织实施单位。2021年8月,我局对章家恩等25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和华南农业大学等6家农村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其中陈艳芳等3人还获得省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表彰,更加激发特派员派出单位和特派员个人服务我市“三农”的热情。

  三、改革成效

  通过改革,我市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不断扩展,特派员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不断增强,科技特派员已经成为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年以来,全市共组织约1800多人次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我市农村基层开展“三农”服务,对接服务我市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近183家次,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325场次,培训服务农户约1.5万人次,推广农业新品种47项、新技术85项,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107项,为我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力量。

  (一)提高了科技成果推广覆盖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我市是农业大市,特色农产品的改良升级、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技术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农村科技特派员将科技成果直接送到了农户农企农民手中,缩短了科技与农村、科技人员与农民的距离,提高了科技成果推广覆盖面,帮助农企农户农民解决了现实生产技术难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来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特派员柳建良研究员,开展“鹰嘴蜜桃高品质绿色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打造我市连平县鹰嘴蜜桃产业4.0技术模式。2021年,鹰嘴蜜桃的品质、价格同比提升20%以上。又如,中山大学药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杨得坡教授为紫金县龙窝镇琴南村呀依山中药材种植基地提供药材防寒抗冻技术支撑,药材种苗安全过冬,损失大大降低。同时,特派员积极参与直播带货,做优质农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带旺我市农产品销售。

  (二)提升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调动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通过建立“三库一平台”机制,为科技特派员与农民之间搭建起技术供给与技术需要精准对接的平台。通过平台科技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农民切身体会到科技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学技术、用技术、依靠技术改进生产经营方式的良好氛围。如,农村科技特派员在我市东源县黄村镇三洞村推广应用无抗养鸡技术,提高了鸡只的存活率,又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需求,广受市场欢迎。目前,胡须鸡已成为三洞村农户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又如,农村科技特派员带领紫金县古竹镇村民大力发展荔枝产业,推广荔枝高位嫁接换种技术,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荔枝新品种10多个,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500多亩,荔枝品种改良400多亩,提高了荔枝种植效益,带动了周边镇多条村200余户农户以“荔”脱贫致富,实现户均增收2万多元。

  (三)加快科技特派员技术成果转化示范,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围绕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先后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其中组织实施重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8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科技创新项目18项,立项金额1500多万元。如,“河源板栗及其副产物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项目针对目前我市板栗生产加工企业存在板栗储藏干裂、颜色变化等问题,开展板栗护色、保水等现代保鲜技术成果示范,同时对板栗加工过程产生的一系列副产物进行开发,提高板栗的综合利用率。又如,“仙湖茶优异单株筛选与配套生态栽培技术示范”项目通过仙湖茶特有或与其他茶类共有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仙湖茶生态适应杂草类型筛选与防控技术、老茶园嫁接换种及配套管理技术等成果的转化示范,全面提升仙湖茶的产量和品质。再如,“绿色高效蔬菜新品种生产示范”项目引进综合性状优良、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新品种36个。近两年来,广大农村科技特派员通过科技项目实施或技术成果交易方式,在我市先后转化科技成果30多项,建设成果示范基地26个,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